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科技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教育 - 内容展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15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五千五百万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记者 丁雅诵
    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十四五”时期,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为引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双向发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并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已经形成。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大力支持下,规划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

  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

  据介绍,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

  2021年,全国有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在基本均衡之后,‘十四五’期间着力推动优质均衡,截至2024年底,已经有246个区县实现了优质均衡。”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逐步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各地通过集团化办学、骨干教师交流、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幅缩小校际差距,让薄弱学校也有好老师。

  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在“十四五”期间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王嘉毅介绍,目前,在公办学校和享受政府补助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已经超过97%,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在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县中振兴成为构建公平优质基础教育的重点和突破点。

  “县中办得好不好关系成千上万学子,特别是乡村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因此,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和温度。”怀进鹏说。

  “十四五”期间,国家通过实施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项目,以及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健全县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效显著。

  今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印发。怀进鹏表示,接下来将在持续扩大学位供给、优化课程实施、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等各方面保障、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发展综合高中等方面不断努力,让县中真正强起来、优起来。

  在高等教育方面,更多的年轻人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达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这两年,我们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促进了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怀进鹏介绍。

  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怀进鹏介绍,我国高校立足支撑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

  发挥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十四五”期间,高校实现了系列原创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原理的突破,75%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来自高校,超过50%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来自高校。

  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生态。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中心作为首个区域中心,一年来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建成28个公共转化平台,对接高校成果4800多项,近180项落地进行转化,更多原创性成果加快从“书架”到“货架”。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启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在创新研究中培养高端人才,在培养高端人才中实现创新。在部分中央高校和地方开展试点,长周期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

  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也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说,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学校有9302所,高职有1562所,职业本科有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覆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

  “我们5年新增了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到10%;专业点的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5年新增了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熊四皓介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十四五’正好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期,我们统筹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趋势加强布局,优化建设评价方式,强化多元投入保障,促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怀进鹏说。特别是聚焦卓越工程师这一战略人才力量,工程硕博士评价改革不断完善。瞄准新质生产力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需求,产教融合培养落到实处——由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师资,共建课程,共同面对企业和市场提出的挑战性创新课题,并共享成果,真正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过去都是以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我们作了重大改革,落实学位法,可以用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获得硕博士学位,在今年已经成为现实。”怀进鹏表示,“这是人才培养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接轨创新发展需求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突破。”

  数字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时代浪潮,“十四五”期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

  据了解,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7亿多学习者。教育部副部长杜江峰介绍,目前还建设了国家教育服务中心,提供包含考试、留学等8大类51项政务服务;建设了终身学习中心,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上线了5000多门优质课程。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怀进鹏表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把牢方向、先立后破中,形成了建设教育强国‘守正创新、实干为要’的良好态势,也必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04 版)

(新媒体责编:于志平)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