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课堂设在车间,用工匠精神点亮梦想
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23      
摘要: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十余名学生簇拥在全国劳动模范、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焊接特级技师刘志彬身边,目光聚集在他手里拿的一个焊件上。

课堂设在车间,用工匠精神点亮梦想


课堂设在车间,用工匠精神点亮梦想

——探访“行走的思政课”之三

10月15日,全国劳动模范、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焊接特级技师刘志彬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讲授思政课。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10月15日,河北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工作室,一堂思政课正在这里开展。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十余名学生簇拥在全国劳动模范、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焊接特级技师刘志彬身边,目光聚集在他手里拿的一个焊件上。

“焊缝,是金属的‘缝合术’,也是列车的‘生命线’。”刘志彬缓缓转动焊件,灯光下那道均匀细密的鱼鳞纹流淌着金属的光泽。

这一刻,冰冷的金属连接件被赋予了温度,成为“精益求精”四个字最直观、最震撼的注解。

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

传统劳模进校园,往往止于单场报告,“感动一时”却难“浸润一生”。今年3月,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全省首家劳模匠心思政课创新工作室,汇聚起劳模工匠、学院思政课老师、优秀学生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旨在打造更加完善、更具特色的劳模匠心思政课体系。

“我们创新工作室计划今年开展7次活动,目前已完成4次。”该校思政教学部主任马骎介绍,学校已邀请石家庄市总工会精选的14位交通行业劳模工匠常态化参与教学,这堂课就是其中之一。

“刘师傅,您的焊缝为什么能像艺术品一样完美?”有学生问。

刘志彬微笑着解释:“焊接是个‘娇气’活儿,夏天不能开电扇,怕影响熔池保护;冬天不敢穿太厚,怕影响操作稳定性。被火花烫到时,要像没事人一样保持不动。瞧,我衣服和袜子上都有火花烫出来的孔洞。”

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淬炼”中,刘志彬练就了无数“独门绝技”。

“现在我能‘听音辨形’,听焊接飞溅爆裂的声音,看飞溅颗粒的大小,看熔池的形状,我就能准确判断出焊接规范参数是否达标,焊接手法是否正确,焊缝成形后会是什么样子。”刘志彬说。

当他说到如今能“听音辨形”时,学生王硕的眼中充满惊奇。

这个一直凝神倾听的男生后来说:“曾经觉得‘工匠精神’是教科书里遥远而抽象的词,今天发现,它就藏在每一次火花绽放的瞬间。”

在陈列着各种中车产品模型的展柜前,随行的思政教师刘宇航适时点拨,将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思考:“这就是从‘熟能生巧’的‘工’,到‘技进乎道’的‘匠’的跃升——在千万次的重复中追求极致的精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业绩。”

连续焊接操作法、焊接变形及收缩量控制法……每项技术突破都在诉说着刘志彬“毫米之间见真章”的执着。

“把每一道焊缝焊好,对我而言,不仅是安身立命的工作,更是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刘志彬朴实无华的话,让学生李慧茹深有感触。

李慧茹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伟大蕴于平凡,精神存乎细微。回去之后,我也要像刘老师一样,沉下心来好好锤炼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柳连中看来,思政实践课程不是简单的参观活动,更是一场思政教育的“微观革命”。它实现了三个关键转变:从一次性、仪式化的宣讲,转向系统化、常态化的课程融入;从泛泛而谈的感人事迹,转向与各专业精准对接的技能与精神引领;从学生的被动听讲,转向深度互动与实践体验。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能人才,而每一位劳模工匠,都是一部好的教科书。让学生与劳模工匠面对面,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用一技之长成就出彩人生。”柳连中表示。

教育的成效正在悄然显现。该校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过此类思政实践课程的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度、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以及职业自豪感均有了显著提升。

“未来,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打造思政实践课程,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课堂叙事变为实践体验,使其真正活起来、实起来。”柳连中说。

当00后学子们在中车产品模型前驻足凝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大国工匠”,正通过劳模指尖的精度,化作可触可感的人生坐标。这堂在工作室里完成的思政课,不仅把种子埋进土壤,更把千钧责任交到了“未来工匠”手中。(记者陈华)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