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文旅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之家 - 内容展示
Z世代青年何以创享红色文化(高峰之路)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21      
摘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青年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工具,借助新媒体平台、新表达方式与新社群互动,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和传播路径。通过积极参与创作传播,他们不仅在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更在共享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Z世代青年何以创享红色文化(高峰之路)

张 成


  八路军老战士对着投影幕布,与已故老班长来永年的AI动态影像互相敬礼。本图为根据新闻实拍影像生成的AI图片。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青年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工具,借助新媒体平台、新表达方式与新社群互动,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和传播路径。通过积极参与创作传播,他们不仅在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更在共享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一位99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多年来一直想念已故的老班长来永年。近日,一位年轻视频博主依托来永年留下的珍贵照片,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生成了他的动态影像,并与老战士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互动,圆了老人的夙愿。相关视频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许多年轻观众看到老战士泪眼婆娑的画面,也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弹幕中,“致敬”“泪目”“这才是AI的正确打开方式”等内容整齐刷屏,形成一道动人的情感共鸣风景。

  这是数智时代青年人运用新技术共创共享红色文化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从微电影、微短剧、互动影游、短视频、网络直播、视频混剪等多种新文艺形式,到桌游、虚拟现实(VR)展演、互动戏剧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出众多红色文化爆款内容、作品,持续引发广泛关注。

  红色文化凝聚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与精神品格,对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座蕴含精神力量的丰饶矿藏。Z世代青年深受红色文化感召,怀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更倾向于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工具,借助新媒体平台、新表达方式与新社群互动,不断拓展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和传播路径。通过积极参与创作传播,他们不仅在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更在共享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这也启示我们,红色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须重视激发Z世代青年的参与意识与能动性,以他们喜爱并愿意接纳的情感表达方式为载体,实现更有效的价值传递。纵观Z世代青年共创共享的红色文化产品,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观察。

  一是数据库消费,能满足受众的高密度信息需求与索引式传播。Z世代青年每日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中,日常要进行高频次的信息筛选,因而对文化产品的信息密度和可研究向度提出更高要求。低密度信息的平铺直叙往往难以吸引年轻受众。相反,如微电影《一口行军锅》这类作品,在短短9分钟内就将太行山抗战历史、八路军与人民的鱼水情以及跌宕情节巧妙融合。影片开场别出心裁地采用“锅内视角”,既点明“锅”作为高温消毒医疗用品的关键作用,又以新奇有趣的镜头语言迅速营造出戏剧张力,战士还在紧张情境中边劳动边哼唱着轻快的左权小调《百团大战》。片头仅用15秒便举重若轻地展现出人物的乐观精神,清晰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重要设定和发展方向。

  这种“微言大义”式的作品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将高密度的信息作为“文化索引”或“知识源代码”,激发观众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求。很多观众观看《一口行军锅》后,自发搜索了解道具细节、部队沿革等相关史实。

  二是参与式表达,正日益融入红色文化传播,具体体现在游戏互动思维的广泛运用中。年轻的Z世代更愿意在平等互动、强参与感的语境中接受信息、进行学习。例如,有博主借助“种田”类游戏中经营劳动、改善生活的逻辑,来分析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后勤保障与持久抗战的战略科学性,有效拉近了历史议题与青年认知的距离。再如博主“沙盘上的战争”,通过战场推演与历史“复盘”,将重大决策过程转化为可互动、可反思的沉浸体验,类似游戏中的“读档重来”,使观众在参与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情感共鸣也更为深刻。

  还有一些青年创作者直接设计红色游戏作品,让玩家设身处地体验革命先辈的历史选择与信仰。如由北京大学学生社团推出的《破晓以后》,邀请当代青年躬身在场,感知五四进步青年的经世救国之志。还有创作者以东北抗联、铁道游击队的历史为背景开发射击类游戏,兼顾历史真实性与游戏可玩性,在开发的过程中,吸引大量网友参与剧情设计、历史考证与玩法优化,形成共创氛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批有关部门和单位官方账号主动采用“Z世代语态”进行内容创新,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例如,“中国石油”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二创歌曲《那一天的石油燃了起来》,由青年人青睐的数字人演唱,与石油人能源报国的奋斗场景混剪在一起,萌甜的声音吟唱厚重的歌词“就如钻头破岩艰辛无数,青春也甘为热土付”,拉近了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同样,“人民海军”新媒体平台在福建舰电磁弹射成功后,推出原创MV《航母爱上了电弹器》,演唱中故意加入“破音”和魔性台词,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强军自豪感,精准契合年轻人的接受喜好,在欢乐中激发情感共鸣,更具网感地实现主流价值与青年文化的有效对接。

  在数智时代,红色文化正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共创,Z世代青年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以新的技术语态和参与方式,共同塑造着红色记忆的新表达。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8日 20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