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内容展示
小酸枣链出好前景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16      
摘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北赞皇县突出绿色发展,努力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2022年,该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小酸枣链出好前景


小酸枣链出好前景

——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四)

9月28日,观众在第三届赞皇酸枣仁产业发展大会暨睡眠健康产品展销会上参观。本报记者 史晟全摄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北赞皇县突出绿色发展,努力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2022年,该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9月15日,位于赞皇县西阳泽镇任家洞村河北道地药材酸枣GAP生产示范基地,成片的酸枣树将山坡染成一片绿色。

走进树林深处,几株酸枣树上,挂满了红红的酸枣,看上去像一串串红玛瑙。“几天前,我们刚完成大面积采摘,这几株是我们特意留的。”该基地总经理樊帅说,他们正通过不同时期的采样,来观察酸枣仁的大小、饱满度与药性变化。

这片郁郁葱葱的酸枣林,2024年前还是一片普通大枣树园。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脉,当地有种枣树的传统,有着“中国大枣之乡”的美誉。县里把大枣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枣园最多发展到45万亩。漫山遍野的枣树,染绿了光秃秃的荒坡,带动全县数万贫困人口脱贫,还为赞皇县捧回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个国家级“绿色奖杯”。

然而,曾经带给赞皇农民甜蜜收获的大枣,近年来却逐渐“失去甜味”。

受雨水、病虫害等影响,赞皇大枣很难长到成熟变红,不少枣农长期以卖青枣为主,青枣市场需求有限、价格低,有时候连采摘的成本都难以收回。种枣效益下滑,很多枣园被弃管。

正当赞皇大枣产业遇冷之际,在该县的一个小山村,酸枣产业悄然热了起来。

因村旁有“孤山”而得名的孤山村,曾是附近有名的穷村,如今却成为赞皇县“酸枣仁第一大村”。全村近1700户中有1100多户从事酸枣仁加工等产业。

村党支部书记于明志说,上世纪70年代,一位村民因失眠求助于村中老中医。老中医告诉他到山上摘点儿酸枣,把酸枣仁炒熟了吃,他服用后果然见效。家门口山上的酸枣仁能治病,是味中药材,由此在村里传开了。

改革开放后,一些有经营头脑的村民上山采野生酸枣,磨出酸枣仁,再送到药材市场去卖,一趟下来能挣三四十元。“这在当时可不得了。”于明志说,看到加工酸枣仁能挣钱,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这个行当,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孤山村逐步形成酸枣仁加工集散地。

位于村西的子星中药材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不绝,一粒粒酸枣核经过破壳、色选等多道工序,最终被分装入袋。

该公司负责人张绪峰家一直从事酸枣仁加工,起初全靠石碾子、簸箕等传统工具。几十年来,他们依靠着酸枣仁产业发家致富,加工设备也不断升级。去年,公司投入百余万元引进全自动生产线,日加工酸枣核达20吨。除了本地原料,还加工来自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的酸枣核,加工规模持续扩大。

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持续念好“山字经”?

依托孤山村的产业基础,赞皇县大胆“换道超车”——编制酸枣产业规划,在保护大枣优质种质资源和核心产区的基础上,利用45万亩大枣资源,把部分大枣改接酸枣,努力将酸枣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一张新名片。

作为传统的大枣种植村,赞皇县西阳泽镇任家洞村率先应变。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村里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大枣改接酸枣的新路径。从2022年至今,任家洞村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引进张家口怀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已带动周边100多户就业。

为了进一步将小酸枣做成富民大产业,赞皇县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引进强有力的经营主体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布局产地加工集群、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康养旅游及产业服务集群,引领酸枣产业向高端发展。

酸枣仁水洗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赞皇县引进高端药用酸枣深加工项目,通过清洗酸枣封闭循环水处理、酸枣资源综合化利用等技术,有效解决了酸枣水洗污染问题。

加强品种培育,让优势品种更卓越,赞皇县选育优质酸枣品种38个,审定新品种3个,建设酸枣育苗育种基地、研发实验中心等,补齐种业研发短板。去年9月,赞皇酸枣种子搭乘卫星升空,开启了航天育种新征程。

做好延链补链文章,一张清晰的产业图谱正在赞皇县展开。

——龙头来带动,产业规模化。赞皇县主动与以岭药业、神威药业等企业开展品牌授权、科技研发等全方位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培育出玖汇生物、鸿昌中药材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专业化酸枣仁公司300多个,供销加工户1500多户,经营范围涉及辽宁、甘肃等6个省份,产品销售量逐年递增。

——链条再延伸,价值再攀登。该县梳理全国同行业产业链各环节构成,为本县酸枣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引进河北康平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入驻,酸枣仁颗粒、酸枣仁复合饮、压片等药食同源产品相继问世,一条从“一颗枣”到“一系列产品”的产业链日趋完善。

——产旅相融合,山水变金库。赞皇县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将酸枣仁产业与文旅融合,衍生出了康养、露营、民宿等“新叶”,把高端民宿、露营地打造成“睡眠体验基地”。

如今,赞皇县年加工酸枣30万吨,酸枣仁年交易量近7000吨,年产值50多亿元。赞皇酸枣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了“赞皇酸枣仁”区域公用品牌。

行走在赞皇县的乡间小路上,山坡上是望不尽的酸枣林,村庄里是忙碌的加工厂。通过深耕产业链,一颗山间的小酸枣不仅撬动起大生态,还链接起村民更广阔、更甜蜜的“钱景”。(记者方素菊)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