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分会场活动现场的龙飘带表演。 记者 孙鹏摄
小朋友表演花式篮球和花式足球,老年人挥舞着飘带龙、挥舞着太极剑,锣鼓喧天中,子长唢呐曲调高昂……10月30日上午,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镇佛道坪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是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分会场活动现场。
“村字号”,顾名思义,乡村是舞台,农民唱主角。“村BA”“村超”“村排”“村跑”“村秀”“村咖”……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村字号”文体活动如雨后春笋,以鲜明的农民主体性、文化在地性、活动农趣性和多元融合性,生动描绘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的繁荣景象。
“饭后一支烟,不如赛场转一圈;多一场球赛,就少一场赌局。”“村BA”的发源地——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走上舞台,向大家讲述“一颗篮球”带动乡村变迁的故事。
几年前,台盘村的一场乡村篮球赛在短视频平台意外走红。画面中,没有明星球员,没有商业广告,只有村民发自内心的呐喊助威和对篮球纯粹的热爱,堪比“NBA”的热闹和火热场面,被网友亲切称为“村BA”。
“村BA”这把火,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口通上高速、公路连上高铁,村内空地建起免费停车场,以前冷清的村子现在天天有游客。15家农家乐、12家餐饮店开张,45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主动回了村……
“‘村BA’对我们来说,早就不只是一场球赛了。它是连心的桥,是传承文化的窗,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岑江龙说。
“村字号”文体活动能点燃一片热土,也能创造令人惊叹的成绩。
42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18项世界跳绳纪录,获奖牌数超过1000枚……来自广东广州的赖宣治从一根跳绳开始,用14年时间带领一所乡村学校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孩子的素质教育路径。
来自李白故里——四川江油青莲镇的蒲春梅在家乡担任乡村文化志愿者。她带领一群农村妇女将乡村舞蹈跳向全国,以前牌桌上的“常客”现在成了舞蹈队的骨干,曾经为一点小事闹矛盾的邻居因为一起跳舞成了好姐妹,乡村更加和谐文明。
……
听了很多人分享的故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瑞林频频点赞。他认为,很多“村字号”体育活动融入民俗、节庆、非遗、农耕仪式等传统元素,实现了以体促文、以文彰体,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推动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升了农民群众精气神。
活动还发起了“志愿服务 文体助村”倡议。倡议发起人之一,中国女子重剑运动员、奥运冠军孙一文告诉大家:“只要热爱体育、阳光生活,弘扬体育精神,人人都是运动员。”
时代欣欣向荣,乡风美美与共。活动上,公布了11个全国“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典型案例。
江西婺源的“村跑”把健康活力融入乡野肌理;湖南保靖靠“村厨”培育新动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村绘”让村民成为大地上的画家……
这些入选的“村字号”品牌都从泥土中生长、在阡陌间壮大,最终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村潮”。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说:“‘村字号’活动是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用文化聚人气、用人气兴产业、用产业富乡村。相信只要沿着这个路子走,咱们农村一定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奔头。”(记者 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