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公关视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关视野 - 内容展示
以文明对话架起理解之桥(国际论坛)
时间:2025年11月13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11      

以文明对话架起理解之桥(国际论坛)

维克多·科尔迪索



a0d97821-911b-457b-9b74-19f8b1e80fb9.jpg

  从研究中国到与中国对话,西语国家正呈现开放、理性的姿态,在理解中国的同时,重塑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近20年来,中国学在西班牙语国家进入日益成熟、多元发展的阶段。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相继设立中国研究中心,开设相关学位课程,学术出版和国际交流不断增多。从最初以语言与历史为主的探索,到如今涵盖政治、经济、法学、国际关系、传播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西语国家的中国学研究正逐步形成体系,成为全球中国学版图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今年是西班牙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两国间的学术与科研合作正不断加强,西班牙的中国研究逐渐呈现多学科特征。这不仅丰富了双方学术对话的内涵,也为建设连接欧洲与中国、拉美的学术网络开辟了新空间。越来越多的西班牙高校在中国设立合作项目,中国高校与西语国家学界的互动也日益紧密。这种“双向奔赴”正形成良性循环,有理由期待两国学术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随着西语国家与中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中国研究迎来了新机遇。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西班牙的重要合作伙伴。经贸往来带动了文化与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西语国家青年通过奖学金项目赴华学习,孔子学院与大学合作课程不断拓展,培养出一批具备西中双语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年轻学者和专业人才。学界之间的联合研究、国际论坛和合作出版日渐增多,为构建持续深入的学术网络奠定基础。

  当前,西语国家学界关注的中国议题日趋多样。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法治与社会治理、共同富裕等都是研究重点。与此同时,文化与思想层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从传统儒家伦理到当代社会价值观,从语言传播到文化创意产业,西语国家的中国研究正朝着跨学科和跨区域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西语国家正努力摆脱以往对英美学术范式的依赖,尝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叙事”。这不仅体现在语言的自主表达上,也体现为独立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更加注重历史联系、社会公平与文明对话等视角。西语国家学界普遍认为,应结合自身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治理理念。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全球对中国的认知,也让西语国家在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中拥有更平衡的位置。

  展望未来,中国学在西语国家的发展潜力巨大。数字化转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与伦理、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等,都有望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同时,西语国家学界也应更加重视中国与拉美、欧洲在历史与文明层面的联系,从全球南方视角出发,探讨多元文明如何共生互鉴。我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深切感受到年轻一代西语国家学者对中国的兴趣正在迅速增长。他们不再将中国视为遥远的国家,而是作为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的伙伴。他们渴望亲身了解中国社会,理解其政治逻辑与文化价值,并寻求对话与合作的可能性。这种代际转变为西语国家的中国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提供了新平台。这一重大倡议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对话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与西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高度契合。西语国家多元文化共生的历史经验,使我们能够理解文明互鉴的必要性。未来,在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西语国家与中国的学术与文化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从研究中国到与中国对话,西语国家正呈现开放、理性的姿态,在理解中国的同时,重塑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作者为西班牙语国家中国研究会主席、西班牙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3日 03 版)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