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
方中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阐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其中,人民属性彰显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作出“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部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体现。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与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的教育结构与布局,更好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高质量老年教育是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老年生活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要求我们将老年人视为教育服务的重要对象,尊重老年人的学习意愿,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为其实现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老年生活提供重要支撑。
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在这一背景下,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亿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关系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庞大老年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的关键一环。通过教育,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丰富精神世界、实现社会价值,能够有效激发社会活力。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补齐终身教育体系的短板,正是牢牢把握教育人民属性、确保全民终身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握老年教育的人民属性,意味着老年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全体老年人共享的公共产品;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支撑;不是被动应对老龄化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健康向善、充满活力老龄社会的重要举措。这决定了老年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方向,不断扩大覆盖面、惠及面,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老年人共享。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不断提升老年教育供给水平
老年教育承载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秉持人民情怀办好新时代老年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老年教育供给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普惠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在于健全相关制度。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突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制定老年教育的专项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在规划制定、资源配置、标准设立、监督评估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广泛参与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例如,可借鉴部分地区的经验,将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网络覆盖率、老年人参与学习率等指标纳入政府民生实事考核范围,从制度层面保障其普惠性、可及性。
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方协同的办学格局。面对规模大、个性化的老年学习需求,要在政府主导下广泛动员和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以多种形式参与老年教育。进一步落实老年大学的实体化建设,可以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分校或教学点,将服务延伸至老年人身边。同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购买服务、设立老年教育发展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投入老年教育。例如,北京市通过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办学服务网络、养教结合、校企合作、组织老年教育协作会等举措,扩大老年教育供给。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教育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老年人,关键在于打通资源下沉的各个环节,使老年教育嵌入社区工作,通达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着力推进数智赋能。依托国家老年大学及其地方体系,建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老年教育线上平台,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开发适老化的学习资源和应用,帮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数字资源。加强基层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区域性老年教育师资库,实施社区老年教育“种子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招募身体好、有热情、有专长的社区学习带头人加入社区服务,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等输送更多教育资源。通过流动教学车、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形式,努力让每一位有学习意愿的老年人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突出育人本位,丰富德智并重的教育内容与模式。老年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老年人实现自我提升、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德智并重、身心并育,在开设书法、绘画、声乐、健康等课程的同时,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国情市情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入教学,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根据老年人兴趣特点和学习规律,积极探索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探索建立符合老年学习特点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比如,建立“银龄学历”制度,激发老年人持续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促进融合发展,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产业空间。老年教育与社会和产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连接个人生活、市场消费、社会治理的特点。要主动融入银发经济发展浪潮,推动老年教育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康养学游”一体化项目,既服务老年人,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搭建老有所为的平台,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让老年人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充分体现老年教育的独特价值,让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老年群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作者为北京开放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6日 09 版)